琅琊新闻网讯 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智能化数字科技,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发展电商直播,让农民扛起现代化的“金扁担”;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扮靓乡村环境,让百姓吃上了“旅游饭”……在临沂市兰陵县,乡村振兴的触角远不止于此。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人才
“成彦”“成雁”,似乎在名字中便能读懂朱成彦返乡创业的“归雁”之路……从南下打拼到回乡创业,他是兰陵县争当对接长三角“三步走”先行区的见证者、参与者;从走出乡村再到返回乡村,在城市的辗转过渡中萌生出他心中实现“兴村富民”的共富梦。
在南桥镇石埠村成彦种植专业合作社举办的2022年度社员分红大会上,30名合作社成员代表依次上台领取分红资金,“这2023年才开个头就有钱领,开门红啊!”“日子越过越好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洋溢笑容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这是石埠村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来的第三次分红,全村入社的75户社员共分得35万元,让“看得见”的集体经济变成了村民手上“摸得着”的共享福利。
2018年,担任兰陵县驻沪江桥市场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的朱成彦,积极响应县委乡村振兴“四雁工程”政策号召回乡创业,种起了马铃薯。但他所种的马铃薯,不仅是“温饱薯”,更是“致富薯”“希望薯”。通过创新“种植、收购、仓储、加工与销售”五位一体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订单式经营,建设双拱双膜蔬菜温室大棚520座、恒温仓储库18间,打造蔬菜基地7处,带动辐射周围地区1万余亩种植,常年带动就业人数达120人,促进社员人均收入4万余元,成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的名片,一步步做成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点燃了农业发展的“薯”光。
从离土经商、离乡进城的“民工热”到人才回流、资源汇聚的“雁归来”,是回报桑梓的内核情怀使然,更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环境、优政策的牵引。可以说,朱成彦这5年的发展历程与兰陵县“四雁工程”的深化变革同步。5年间,兰陵县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不断释放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先后吸引370余名“归雁”反哺桑梓,越来越多的“归雁”踏上了回乡路。
一方“特”色勾勒一方风景
孟夏时节,走进苍山街道压油沟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农家小院、红色展馆……“望山见水记乡愁”的特点深刻诠释着和美乡村的内涵。
减轻压力、充电加油、沟通放松,这是新时代压油沟人赋予“压油沟”的新内涵。
压油沟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石板墙、石板屋保留了古老村落的原始味道,俨然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间的世外桃源,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恰恰凭借着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一个集党性教育、湖光山色、特色美食、手工作坊、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国家4A级景区应运而生,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如同一根“扁担”,一头挑起了压油沟的绿水青山,另一头担起了群众的金山银山。
苍山街道晒钱埠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巧思利用废弃搁置的杏花石,打造杏花石、杏树、幸福路“三生有杏”特色街,既扮靓了乡村颜值,又将杏花石推上了市场化道路,成了村民们增收的“宝石”。这是苍山街道党工委在党建引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交出的美丽答卷,逐步形成了“处处有产业、路路是风景、村村是景区”的街道发展格局。
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在矿坑镇后立庄村,他们将铜赋予更多的形态和含义,依据传统宣纸拓法的转化,以铜代纸,以平面传拓的形式制作出铜拓画,一举变成“铜”画里的世界。
为深耕“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村企结对共建共赢新模式,矿坑镇后立庄村利用宅基地改革契机,充分盘活村内2处空闲宅基地资源,以租赁的方式流转到村集体,创办企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20万元,帮助周边村民近50人就业,“年轻”的企业一下子让村庄格外有活力。
于是乎,产业反哺释放的村级“福利”不断显现。全面建成集便民服务、文化宣传等于一体的示范型党群服务中心;整修硬化村内外道路2万平方米,疏通排水沟1200米,栽种风景树960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监控摄像头20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村民代交合作医疗、治安保险、银龄安康、临沂保等,将民生福祉落到实处,暖人心、聚民心。
兰陵的乡村振兴之路逐渐形成星火之势,涌现出了居客之家民宿、电商直播基地、车尚产业园等一大批“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的特色典型,点亮了产业振兴的“强村梦”“惠民梦”。
无论是乡土人才回归,农文旅特色发展模式普及,还是通过唤醒沉睡资源打造集体产业,这些乡土“宝藏”都是村庄的独特标识和记忆,成为一种内生动力,正以“乘数效应”的加速度,在兰陵这片广袤沃土上合力奏响乡村振兴的“夏之和鸣”。
临报融媒记者 王圣宇 通讯员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