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烤牌
蒙山人民的日常主食有煎饼、馒头、米饭、烤牌、千层锅饼、花卷、油饼、水饺、包子、馄饨等。
烤牌是蒙山富有特色的主食,过去乡间称其为“朝牌”,状如大臣上朝时双手所握之笏板,故名。
烤牌是用盐水和面,经过发酵,制作的时候用擀面杖擀成巴掌大的长方形薄饼,两面抹上花生油,撒上花椒粉,再粘上芝麻,然后放在特制的烤炉内烘烤,直烤得焦黄酥香方才取出。烤牌趁热吃酥软可口,越嚼越香。
蒙山人口味偏辣,冬天喜欢用辣椒爆炒菜肴,如用辣椒爆炒土豆丝、绿豆芽或芹菜、肉丝和乌贼、咸鱼;夏季则喜食用蒜末或蒜泥佐料的凉拌菜,如凉拌菜花、海带、裙带菜、茄子、嫩豆角、芸豆等。这些家常凉拌菜清凉开胃、醒酒提神,所以也是日常酒宴中常备的小菜。蒜泥糖醋鱼,甜、酸、辣、香,更是蒙山的名菜。
蒙山人民喜吃羊肉,习惯用羊肉做糁和包水饺、包包子等,冬季最喜欢的是涮羊肉。
2.蒙山光棍鸡
蒙山地区饮食业十分发达,饮食街遍布各地,荟萃各地美食,吸收南北风味,形成了自己的风味小吃,如蒙山光棍鸡等。
蒙山光棍鸡系选用当年生的雄性仔鸡为原料,配料精细考究,色泽红亮、汁宽味浓、鲜香醇厚、药香浓郁。这道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风靡沂蒙山区。配料主要有上好的香菇、黑木耳、特制香料、青椒、葱、姜、茴香、酒等。创始人付泽明在蒙阴县城西岭开设炒鸡店,以烹制蒙山大公鸡为主,因口味鲜美、风味特殊吸引了大批食客,享誉齐鲁大地。因炒鸡店工作人员全部是男士,取材又全是大公鸡,便将此菜戏称“光鸡”,此店即叫“光棍鸡店”。
付泽明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营一家饭馆,专炒本地农家、吃松籽、喝山泉水、在荒山野岭长大的蒙山土公鸡(俗称笨鸡),由于整个炒制过程和配料独特,炒制出的光棍鸡受到广大顾客赞誉,到“光棍鸡店”吃“光棍鸡”,在蒙山几乎老少皆知,随之饭馆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在蒙山餐饮业中成为龙头企业,光棍鸡后来还被评为“山东名小吃”和“齐鲁第一鸡”。
此外,蒙山地区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这里的驴肉的制作和吃法较一般肉类不同,煮肉时不放任何佐料,吃时需趁热蘸着盐慢慢咀嚼,香味醇厚。
3.蒙山鱼菜
蒙山鱼菜扬名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系选用鲤鱼做原料。这种鱼躯体呈金黄色,金鳞金翅,由于水质优良,再加上烹调技艺独特,使鱼菜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蒙山鱼菜受孔府菜影响较大,解放前已发展到一百多个品种,保留下来的有锅塌鱼、糖醋鱼、豆豉鱼等著名品种。
蒙山菜非常注意食物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讲究色泽美、香味美、滋味美、造型美。如“糖醋鲤鱼”这一传统菜,做好之后,鲤鱼抬头、挺身、翘尾,做跃起状。浇上熬制好的糖醋汁后,全身红亮,酸甜微咸,外焦里嫩,香气四溢。同时,蒙山菜在制作时,不仅做到形式美、内涵美,还在命名上有讲究和寓意,给人留有悬念。
“美食不如美器”,蒙山菜十分讲究盛器餐具,银、铜、锡、漆、瓷、玻璃、玛瑙等各种餐具,风格迥异,丰富多彩。因事因馔而用,珠联璧合,名馔生辉。席面注重食器相宜,鹿用鹿盘,鸭用鸭船,鱼用鱼池;煎炒宜盘,凉菜宜碟,汤羹宜碗,大件宜钵。因菜设器,按席配套,食器相应,多姿多彩,富丽堂皇。
蒙山菜烹调技法全面,擅于以葱调味。煎炒烹炸、烧烩蒸扒、煮炖熏拌、熘炝酱腌等烹调方法都普遍运用。其中尤以“爆”“塌”更有独到之处。爆又分为油爆、酱爆、葱爆、火爆、汤爆数种。其中“火爆燎肉”“油爆双脆”“汤爆肚头”等堪称一绝。塌起源于民间,先煎后烹汁塌制,香醇软嫩,清香不腻。菜中的佐料用得最多的要算大葱。不论是爆炒烧熘,还是调制汤汁,都用葱料煸锅爆香,就是蒸、炸、烤也必用葱料腌制后再烹制,上桌时也时常以葱段佐食,风味独特,别具一格。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蒙山地区饮食风俗的变迁是巨大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为广阔的开拓空间和发展余地。要不断提升蒙山饮食文化,就要深入研究蒙山饮食文化特色,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借鉴其他饮食文化资源的精华,从而更好地弘扬蒙山饮食文化特色,促进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朱成勇 司伟
来源:琅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