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厉彦林先生作品有感之一《“齐风”盛行,广施教化,是解决电诈犯罪治本之策 》
作者:康有乐
据相关部门统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中国的刑事案件中占比已经显著上升,2024年上半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例已经上升至60%,部分高发地区更是高达70%以上。这一数据反映了电信网络诈骗的严重性和对社会的影响,表明这种犯罪形式已经成为中国刑事犯罪中的主要部分。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无孔不入,让人防不胜防。诈骗对象不分男女老幼,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就是最大的胜利”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只为得利沾沾自喜,根本不论合法与否,“不义之财勿取”的古训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此类犯罪,跨区域广、科技化手段高、违法犯罪成本低、查证打击难度大、追赃挽损难,已成为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犯罪。
“诈风”猖獗,“骗风”盛行,何也?近读厉彦林先生《齐风淄火》一书,深受启发,渐悟“诚信不彰,明德不广”是其根本。书中所列“举贤尚功”“管鲍相交”“稷下学宫”“大商无算”“有备无患”之五风,可以说既有经国治世之方,又含教化安民之策,于今仍有极大借鉴意义。特别是“大商无算”之风,既是商业智慧,更是思想境界,彰显了“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品质。
齐地古人经营取利,尚且崇尚“诚信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明“不义之财勿取”之理。再看部分今人,为牟取利益,掺杂使假、缺斤少两、假冒伪劣、设局行骗,甚至不惜他人健康和生命,假医假药、有毒有害食品充斥市场,真可谓没有不敢挣的钱、没有不敢贪的利,与“大商无算”的齐人齐风相比,能不赧颜羞愧、良心难安吗?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讲话中说,“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强调明德、大德对于治国安民之重要。《论语》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亦在以道德感化人民,或者说使民风得以教化。
教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知识和文化的影响,使人的意识和行动得到提升和改善。日常生活中,教化可以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社会环境的影响,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教化之要,在早、在小、在广、在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在教化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诗·周南·关睢序》有言,“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但反观今天的教育,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大兴其道,教以效化之效,已堕落为一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效用,可谓是在舍本逐末。所幸人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在多个场合教育鼓励青少年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所以,学校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立破并举,树导向、立规矩,对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言行,对突破价值底线、颠覆道德认知、违背公序良俗的现象,更要坚决抵制、激浊扬清。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更是构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古之齐、鲁,都把“信”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地位,当下也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所以,在以德教化人民中,更应该把诚信作为奠定“三观”、修身养性的首要内容,大力宣扬与倡导。
遏制犯罪,严刑峻法只是一个方面,或者说仅靠打击还远远不够。提升民智民德,提高民教民养,人人做到明大义而不趋小利,才是从根本减少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精读、深读厉先生《齐风淄火》,领会“齐风”“大商无算”的“信”之要,以诚信之风教化人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或者说,深刻领会“齐风”诚信之要,树牢诚信为本的做人、经营理念,趋大义而不贪小利,才能做到“大德行广,行则致远”。通过以诚化育之教化,让广大群众都做到尚贤不弃、尊法明戒、崇德知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使诸如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从根本上得到减少。回到题目,即是让“齐风”盛行,广施教化,才是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高发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