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历代文人的笔墨总是对“杨柳”情有所钟

常用它来描绘水乡山村、田园诗画的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南京江宁

有一处缘水而建的杨柳村

在湖光山色之间

一座座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

高门深宅掩映其中

南京地区民用建筑中

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

的住宅建筑群

——杨柳村古建筑群

就位于这里

地处上秦淮河平原腹地的杨柳村,河川纵横、良田阡陌。杨柳村呈一字形,坐北朝南,东西长,南北窄,背依马场山,南临杨柳湖,山清水秀,地处僻境,素有“世外小桃源”之称。

这里独特的山水格局、村庄格局、建筑院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体现了浓厚的南京地域特色。

为了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

对杨柳村古建筑群加强保护和修复

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杨柳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改建。原有36宅院,现存较完整的仍有17个宅院,共有37进、366间,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这些住宅均为多进穿堂式高墙深院,一般为3、4、5进,最多的如“翼善堂”有7进、18道门槛。

宅院间闾巷相连,青石铺路。素有“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一说。

杨柳村古建筑多为雕梁画栋,在梁架上精工雕刻着各种花卉图案与历史故事图案,如“三顾茅庐”“孟姜女”等。

所有花窗的格局也很别致,多为青砖磨砌成的几何图形,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既美观又牢固。室内门为格扇、屏门,雕有各式图案,云纹剔透玲珑,构图奇特,变化多端,造型极为古朴典雅。

漫步在杨柳村

只见处处粉墙黛瓦,闾巷相连

别有一番古意

岁月透过马头墙

拂过青台阶上的青苔

投下历史斑驳的光影

静静诉说着悠悠往事的流转兴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历代文人的笔墨总是对“杨柳”情有所钟

常用它来描绘水乡山村、田园诗画的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南京江宁

有一处缘水而建的杨柳村

在湖光山色之间

一座座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

高门深宅掩映其中

南京地区民用建筑中

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

的住宅建筑群

——杨柳村古建筑群

就位于这里

地处上秦淮河平原腹地的杨柳村,河川纵横、良田阡陌。杨柳村呈一字形,坐北朝南,东西长,南北窄,背依马场山,南临杨柳湖,山清水秀,地处僻境,素有“世外小桃源”之称。

这里独特的山水格局、村庄格局、建筑院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体现了浓厚的南京地域特色。

为了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

对杨柳村古建筑群加强保护和修复

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杨柳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改建。原有36宅院,现存较完整的仍有17个宅院,共有37进、366间,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这些住宅均为多进穿堂式高墙深院,一般为3、4、5进,最多的如“翼善堂”有7进、18道门槛。

宅院间闾巷相连,青石铺路。素有“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一说。

杨柳村古建筑多为雕梁画栋,在梁架上精工雕刻着各种花卉图案与历史故事图案,如“三顾茅庐”“孟姜女”等。

所有花窗的格局也很别致,多为青砖磨砌成的几何图形,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既美观又牢固。室内门为格扇、屏门,雕有各式图案,云纹剔透玲珑,构图奇特,变化多端,造型极为古朴典雅。

漫步在杨柳村

只见处处粉墙黛瓦,闾巷相连

别有一番古意

岁月透过马头墙

拂过青台阶上的青苔

投下历史斑驳的光影

静静诉说着悠悠往事的流转兴替

内容来源:南京发布、方志南京

图片来源:“光影剑客N”


来源: 旅途百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