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自始至今,沂南制鞋产业走过70多年,全县制鞋生产企业发展到117家,年生产鞋类总产量达到1.5亿双,从业人员4万余人,成为江北最具活力的制鞋产业基地。
从小到大,长成一片大产业,沂南鞋业经风历雨,冷暖自知。在产业振兴的赛道上,沂南鞋子怎样穿才合脚?
逐步脱下“老北京”
“逐步消减淡化老北京布鞋的生产定位,功能定位由老北京布鞋向以运动休闲鞋为主打转变”,是沂南县制鞋玩具产业专班成立之初提出的思路,为传统布鞋规划出未来的市场走向。
如此,意味着沂南要逐步脱下“老北京”。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说起“老北京”,就不得不先说起当年的沂南声乐鞋厂。
“穿上声乐鞋,走遍全世界”,上世纪80年代起,这句经典的广告语几乎家喻户晓。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沂南县先后成立了沂南缝纫机厂、鞋业生产合作社、沂南制鞋总厂。1952年沂南声乐鞋厂成立,到1988年成为国家二级企业,年产各种鞋400万双,被原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鞋王”称号,并于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国第一只制鞋业股票。
市场风云莫测,2003年,沂南声乐鞋厂破产重组。虽然失去了声乐这个行业“龙头”,但声乐股份攒了多年的“家底”,为沂南制鞋产业的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当地小鞋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在沂南逐渐形成了以“声乐”老品牌为引导、百家以上鞋企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产业集群优势开始集聚。
最初几年,沂南众多小鞋厂“借火烧锅”,主要以老北京布鞋代加工为主,全国70%以上的中高端老北京布鞋产自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北京老布鞋生产基地。
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以“老北京”为代表的传统布鞋市场颓势渐显。加之制鞋产业受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创新不足、营销模式单一等因素影响,多数企业生产和投资信心严重不足。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市场遇冷,脚不变,鞋要变。战略转型,其时已至,其势已成。2022年1月18日,沂南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制鞋产业进行了明确定位:推动制鞋产业在培育外向型企业和拓宽内销市场上同步发力,走品牌化、高端化转型之路,打造全国知名代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
逐步脱下“老北京”,标志着沂南传统布鞋走上稳健的产业转型之路。
快速穿上“转型鞋”
如果说沂南鞋过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话,那么现在已是“墙内开花内外香”。
目前,沂南鞋主要有安全鞋和运动休闲鞋两大品类。两路并进,为沂南鞋业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市场空间。
安全鞋从低端品牌代加工向高端品牌代加工转变,形成国内较为知名的代加工生产基地,持续擦亮“中国制鞋基地”牌子。
山东春江鞋业集团一直恪守这样一个原则:只做国际大牌的贴牌代工。
7月27日,春江鞋业生产车间里,巨大的智能化圆盘注塑机在转动浇注鞋大底,工人们按部就班地忙着制鞋。据悉,这样的注塑生产线他们有 6条,每条线每天生产1200多双安全鞋。
“我们现在主要做出口,主打中高端安全鞋,产品面向美、澳、南非市场,注重时尚加实用。上半年销售66万双,销售额8500万元,税费900多万元。”对于市场谋划,林永刚信心十足。“除了做贴牌出口安全鞋,我们还在积极开拓国内安全鞋市场,自疫情以来,我们打造了“悍足者”安全鞋内销品牌,正在通过投标等方式开拓国内市场。”
逐步消减淡化老北京布鞋的生产定位,由老北京布鞋向以运动休闲鞋为主打转变,打造自主品牌,让沂南成为全国运动休闲鞋的知名集散地。
在临沂市足贝力鞋业有限公司的展厅,总经理郑恩学拿起一双非常时尚的健步鞋,边展示边介绍:“我们以前做贴牌代工,主做中老年健步鞋,关注的是中老年消费。近年来,看准市场对运动鞋的消费需求,对产品布局作出调整,推出了自主品牌‘鞋把头’运动休闲鞋,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双层鞋底,性能上讲求轻软舒适和坚固耐磨。下一步,还将推出户外型、轻跑型布鞋,争取做出一个系列,打响自有品牌。”
左手代工贴牌,右手自主品牌,足贝力鞋业上半年逆势飞扬,销售布鞋100多万双,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
对“声乐”品牌的坚守与再造,让宏升鞋业品牌负责人刘善造一直马不停蹄地奔走。
2005年,宏升鞋业持有“声乐”商标后,刘善造日思夜想的都是“声乐”的复兴与崛起。2015年起,他发起了山东布鞋订货会,专门成立山东声乐会展服务公司,利用“声乐”品牌积淀的影响力,重塑“声乐”品牌的生命力,宏升公司生产的“声乐”牌布鞋年销量达140万双。
无论老品牌“声乐”、足贝力鞋业的“鞋把头”,还是春江鞋业的“捍足者”,都彰显出沂南鞋业品牌意识的觉醒。统计数字显示,沂南先后荣获县30多个区域品牌。
显而易见,培育外向型企业和拓展内销市场上同步发力,推动着沂南制鞋产业走上品牌化、高端化转型之路。
统计显示,安全鞋出口数量占鞋类出口总量的67%,成为沂南县出口的主力军。同时,沂南县也成为全市安全鞋的出口主要基地,占全市安全鞋出口额的85%以上。
春江、吉埔埃、百华、新汇丽、宏升等17家企业,都是响当当的安全鞋生产企业。出口地区中,欧盟市场占80%份额,非洲占10%,大洋洲占10%。截止2022年底,全县鞋企实现出口创汇7860万美元。
“中国鞋王”王者归来
声乐鞋厂虽已走远,但“中国鞋王”的光环仍在。今年2月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专家组对“中国制鞋基地·沂南”进行现场复评验收,4月份,在厦门正式授牌。
沂南鞋业王者归来,不仅在于品牌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从双循环的视野,系统布局制鞋产业。
从9条生产线收缩至4条,百华鞋业所做的“减法”耐人寻味。
从2004年建厂至今,百华鞋业已发展在为全县最大的安全鞋生产厂家。鉴于对国际贸易市场的走势分析,他们在10年前就开始了产品结构转型,提出了“做精做强”的口号,将已有的9条生产线收缩至4条,用工也由过去的800多人减至300多人。
除了产品升级,百华鞋业也对营销方向也做出优化调整。公司总经理郭兴梅介绍说,“目前公司国内销售占30%,国外销售占70%。下一步的经营策略是:两条腿,齐步走,内销外贸各占50%,把双循环的路子走扎实。”
以退为进,百华鞋业的高端路线不仅赢得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赢得了市场先机。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实现利税143万元。
注重技改和新技术的研发,为“中国制鞋基地”的荣归提供了“内核”支撑。
记者从百华鞋业生产车间里看到,PU自动注塑生产线上,设有35套模具,70个工位,比常规的生产线产能高出一倍。作为鞋模的楦头,采用内置芯片,可对鞋子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进行自动识别,把产品推向高端化定位。
百华鞋业的科技含量,主要来自设在福建晋江的研发中心,20多人的研发团队,不断地吸收着国内外前沿科技,为公司生产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善于运用科技之力的不止百华鞋业,足贝力、顺峰鞋业等公司和晋江市山东众新商贸有限公司研发基地合作,利用“外脑”提升制鞋研发水平。
站在制鞋产业发展的全局,沂南县狠抓鞋类专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占地4平方公里的制鞋玩具产业园,已入驻制鞋玩具体育用品纺织服装生产企业31家,电商经销企业3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鞋材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产业集聚效应日趋增强。
围绕制鞋玩具产业园“核聚力”的提升,沂南走强链补链、产业招商的路子,拿存量换增量。以6个制鞋产业重点项目破题,推进鲁昊鞋业配套补链项目、百华鞋业、宏升鞋业、盛源玩具和天亿美鞋业二期扩产能项目建设进度,新汇丽鞋帽技改扩建项目等重点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
产业园供应链的逐步完善,打通了沂南鞋子生产内循环的“任督二脉”。
过去,鞋材、鞋底、鞋楦、模具和安全鞋头等需要跑外地去买,弄得企业疲惫不堪。目前,全县建成2万平方米鞋材市场,鞋材供应商达到70余家,拥有飞织、高频印刷等配套企业100余家。
除了就近供应鞋材,鞋材专业市场还与晋江、温州鞋材市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全面保障相关鞋材紧跟时尚潮流。
在老产业的新赛道上,沂南制鞋发力奔跑,正在从“沂南产”向“沂南销”转变,打造江北最大的鞋业集散地。曾经的“中国鞋王”,王者归来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