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渤海之眼摩天轮”,体验世界上最大无轴式摩天轮的刺激,到离市区不远的浮烟山景区徒步露营、骑行观光……近年来,山东潍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文娱地标、时尚商圈、休闲场所蓬勃兴起,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这些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间正成为潍坊城市旅游的新地标和“第三空间”。

丰富文娱地标

电视剧《南来北往》前不久在潍坊市坊子区“坊茨小镇”开机拍摄,该剧导演郑晓龙对坊茨小镇赞赏有加,“坊茨小镇是潍坊的城市名片,对于影视创作来讲,更是一处难得的宝地”。

近年来,以坊茨小镇、滨海摩天轮为代表的大批地标性建筑在潍坊蓬勃兴起,这些热门“打卡地”有力拓展了潍坊城市旅游发展的“第三空间”。

“建设‘第三空间’,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居游共享的功能需求,是居民和游客获得美好生活的平台和载体。”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认为,文娱地标建筑浓缩着城市气质和内涵,是城市“第三空间”旅游形态的一种。建设和发挥好文娱地标的旅游功能,对于实现居游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潍坊市坊子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全区有不少地方由于煤矿采空等历史原因而繁华凋落,大量德日建筑散落其中,有失城市美感。近年来,坊子区因势利导,利用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小巷子、旧火车站等建筑,规划影视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昔日废旧遗址成为城市新地标。

“打造文娱地标性建筑,做成‘网红打卡地’,不仅要讲究高颜值、高品位,还要讲究地方特色和审美风格,既要更好用,也要更好看。”权文松介绍,文娱地标建筑在潍坊已经遍地开花,在扮靓城市景色的同时,也为人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之外,开辟了“诗和远方”交融的“第三空间”。

融合潮流文化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山东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潍坊市的青州不夜城、安丘齐鲁酒地、潍坊市凤溪地滨河休闲街区3个项目入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入选项目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便是顺应了当下的“潮文化”,成功收获了流量经济。

华灯初上,青州不夜城迎来一天当中最繁忙的时刻。这座占地约6.5万平方米的不夜城,运用艺术化的场景和灯光为游客营造一处“光影的天堂”。“千灯幻彩中,彰显‘国潮文化’的新奇演绎,让游客流连忘返。在这里,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和齐鲁文化的魅力。”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州不夜城自2022年国庆节开业以来,夜间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

在潍坊,“潮文化”随处可见。新时代青年文化与工业历史底色的百年建筑群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古色古香的青砖红瓦,微风下的绿草蓝天,静卧在一旁的风车缓缓转动,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在奎文区1532产业园,百年烟厂遗址经过不断的修复、改造和提升,被成功打造成新兴的青年聚集地、充满青春活力的特色商业街区。截至目前,1532文化产业园已经举办青年大型活动50多场次,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

“‘潮文化’的助力对于提振‘第三空间’文旅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权文松说,当下,第三空间的辐射范围不断延伸,不再局限于本地居民,也成为外来游客旅游的打卡点。下一步,潍坊将充分创新挖掘“潮文化”内涵,实现“潮文化+第三空间”融合发展,培育潍县老城区、泰华中兴街等城市旅游休闲街区,构建多样化消费场景,助力潍坊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打造精品旅游

近年来,潍坊市以“精品旅游”项目为抓手,统筹文旅融合与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化与旅游业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

位于潍坊主城区的浮烟山景区地貌多变,林木葱郁,四季风景各具特色。每逢周末,不少游客选择到浮烟山徒步露营、骑行观光。

“以前,整个山光秃秃的,一到秋天,格外荒凉。”浮烟山脚下潘家村村民潘立宝说,现在的浮烟山成了家门口的花园,每天就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浮烟山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周边村民沿山开办农家乐、发展创意产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浮烟山景区的蜕变式发展并非个例。昌邑市青山绿水景区凭借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种类繁多的动物为游客营造了远离都市尘嚣的浪漫氛围。过去,由于开采石料,导致废矿杂坑、山荒水缺,人居环境质量大幅下降。近年来,昌邑市以专业化、品质化的农旅融合和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成功将荒山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购物、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旅游不能仅考虑游客需求,也要让居民满意。第三空间的拓展和优化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也让潍坊实现了由‘季节性’旅游向‘全季节’旅游的成功蜕变。”权文松说。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