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山东省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几位身着粗布衣裳的演员正在上演“战地医院”主题节目。为队伍日夜赶制军鞋的群众、冲在一线负伤的八路军战士、饱含炽热革命情怀的义务兵……这些来自沂南县当地的群众演员,凭借真诚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今年64岁的高玲举在剧中扮演“高大娘”。退休之前,她是一名教师,退休之后,她来到红嫂家乡旅游区,将从小耳闻目睹的沂蒙精神用沉浸式情景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播出去。沂南县所探索的沉浸式情景小剧,通过创新产品业态,将地方厚重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演艺项目,让观众面对面感悟沂蒙精神的内核,为景区增加了人气,成为山东推动文化旅游产品融合的典型代表。
过去5年,山东发挥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优势,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扩大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以提升红色旅游的展示水平为例,山东深挖沂蒙精神等内涵,充分整合济南、淄博、枣庄、烟台等地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构建彰显山东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体系,全省重点打造数十个红色旅游研学主题产品。同时,推动红色旅游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开展红色教育开学第一课、红色旅游“小小讲解员”公益培训班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山东篇。
文化资源的注入,让山东各地旅游产品变得更加赏心悦目,不仅能看到好山好水,还能听到山那边的小调、水对岸的歌声。在潍坊昌邑市,当地实施革命文物赋能工程,规划设计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研学路线,将34处红色景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建立“国有+民营”文旅市场主体模式,鼓励、扶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通过形象推介、资源共享,与国内大型红色文旅经营主体建立合作签约关系,引进更多客源。近年来,昌邑市先后接待省内外旅游、研学等400多万人次,红色文化旅游收入达到10亿多元,逐步叫响昌邑全域红色旅游品牌。
青岛西海岸新区培育打造“西有物”文创好品、文旅佳味系列等文创产品品牌,推动文创产品产业发展;麦草画、螺钿漆器等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升级,年销售额过千万元;达尼画家村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年产值3亿元,带动约1000名村民就业。文旅发展的“青春之歌”在山东大地不断唱响。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