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先生作品系列之壮歌浩荡 一路感恩
作者:康有乐
深夜翻开墨香的书页,细细品读厉彦林老师的《沂蒙壮歌》,对他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和书中美好的故事打动,读来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如饮佳酿,半痴半醒,以至于亢奋得一夜未眠。同样作为一个沂蒙山之子,我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在一眼能看到头的知天命之年,甚至可以预言,百年之后,也注定长眠于故乡绵延的蒙山脚下。经过这么多年的打磨,只剩下空空的皮囊和遍体鳞伤。总却没有厉老师那种壮怀激烈,缺乏那种澎湃和激荡。
读到书中的文字,想象到书里讲述的故事情节,仿佛陪厉老师一起调研和走访的人我也算其中一个。我触动最深的是他书中的一句话,“总有一些人物和瞬间值得铭记”。这句话一下勾起了们之间心灵的共鸣。是啊,漫漫人生路,起起落落一波三折是常有之事。人的一生之中,或荡气回肠,跌宕起伏,或平平淡淡,从容淡定。人的一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村落的历史变迁也大抵如此吧。
在厉老师描绘的《沂蒙壮歌》里,详细讲述了他脚下丈量过的土地,每一寸的变化当中,都喷薄出豪迈诗情。对故土乡情的浓烈依恋,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希翼,都在字字珠玑里,抒发着作者的博大胸襟,展望着美好未来,这就是一个执笔者的历史使命感。唯有此才能不负使命,不负人民的重托。厉老师是成功的,他执笔执斧,给时代赋予了新的篇章。不忘过去血雨腥风的历史,深刻牢记并且把沂蒙精神发扬广大,在沂蒙这片沃土上写出激励人心的华章。“将忠心、爱心、匠心,镌刻在沂蒙大地上———我写《沂蒙壮歌》”。这就是一位伟大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沂蒙山是一片红色热土,更是充满希望,成就梦想的土地。所以,厉老师总不吝以最优美的语言来讴歌,以最动人的文字来描绘,以最诚挚的情感来感恩,感恩先辈们的付出,感恩新时代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普通人。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沂蒙人最知足的感恩!
读懂了厉老师的文字之美。他用浓淡相宜的文字,细细地雕琢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以求历史脉络清晰,情节动人,笔触细腻,人物鲜活灵动,人物的精神内核更加强大和富有时代印记。以此更加让人清晰的了解到,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怎能有我们享受和平生活的前提条件呢?没有一代代勤劳善良的沂蒙人民无私奉献,又怎能有现今富足美好的生活呢?所以,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历史使命,而且任重而道远!
读懂了厉老师的精神之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沂蒙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让人耳熟能详的是“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哥”。那时候的沂蒙人民以勤劳、质朴、吃苦耐劳,为了革命事业不惜奉献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引以为傲。他们心中最诚挚的心愿就是:一定要支持共产党打天下!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中国最能吃苦的精神,一辈人吃了三辈人的苦,一辈人打了三辈人的仗,才使后辈免于战争之苦,民生之累,值得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铭记心头。
读懂了厉老师的传承之美。从战争年代到新时代,他笔下描绘的英模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今社会从浮躁到焦虑,更需要我们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各行各业中,或平凡普通,或卓越出众,都用自身行动和信念谱写着壮丽的现代化精神诗篇。就像歌者中,有深耕于三尺讲台的教师,有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人,有无私奉献的基层员工。他们的传承是丰盈和充实的。
读懂了厉老师的叙事之美。故事就是洒落的星星,就是老百姓心中最准确的定盘星。西棋盘村的农民自发煮11锅羊汤,来庆祝村里接通了自来水管。在现在看来,政府给村里接自来水管仿佛是应得应份的事,国家这是尽了她应尽的责任,还需要感恩吗?就像母亲送来的寒衣,她不只是御寒。更是一份博大的悲悯,亦或是责任,是使命。
我们走过漫长的贫困之路,十八大后才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成就。这个过程就是一部斑驳的血泪史。就像厉老师在文章中所说:“贫困是人类公认的魔咒,消除贫困,自古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始终是共产党人建党的初心和历史责任!”厉老师也在文章中说:“临沂的变迁史、脱贫史,是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结出的硕果,是新中国脱贫故事的一个精彩章节。”
自解放后,沂蒙山区从极度赤贫,到解决温饱,再到民生质量提升,厉老师用了100多个实例和近500组数据说明,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密不可分。沂蒙人民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和传承者,即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而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指路明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这就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十六字沂蒙精神的最生动写照。歌者有其心,用其情,他告诉我们:沂蒙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艰苦岁月,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新的体现方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这种精神是沂蒙人民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市委“点靓沂河”的决策,经过打造,让我们沂蒙人民的母亲河变得越来越美不胜收,使老区成为打卡胜地,旅游名城,胜过了这滩那滩。如今“激活蒙山”的战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豁达的沂蒙山,正在敞开了胸怀,迎接四面宾朋,八方来客。
就让我们以歌者最精彩的文字来画龙点睛,“征途若磐,精神如炬,壮歌浩荡”;“一路感恩,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