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先生作品系列之  《跨过岁月的长河》    

作者:康有乐

市委“激活蒙山”的战略正在进行,并且进行的如火如荼,各个方向的研究和具体方案已经全面展开。就像拜读厉彦林老师的文章,埋藏进脑海深处的一些记忆,也正一幕幕被激活。尤其是《童年卫士》、《青石小巷》、《沂蒙山往事——煎饼》这几篇文章,把沂蒙山错落有致的山村、树木、河流,还有那台老碾,都一一唤醒。

我的童年没有手机,连电话都没有,只有邮电局的信封;没有电脑,连电视都没有,只有村头的大喇叭。所以,那个时代没有宅男宅女,都是大自然的和谐玩伴。男孩摔泥炮,到河流里摸鱼,到树上掏鸟蛋。也会有个别调皮的,干一些拿着竹竿捅马蜂窝”“拿着炮仗炸老鼠洞之类的糗事。女孩就喜欢扎堆玩石子,踢毽子,都是自制的一些小玩艺。我家住的山下有一条河,隔河相望的是另一片更大的杨树林,河上有一座石板桥,每逢雨季时,石板桥都会被冲塌,童年的我总是觉得对面的树林是另一个新世界,因此总想跨过石板桥去河对岸看看,但因奶奶总说那条河经常发大水“水猴子”,教我不要靠近,我不敢让奶奶担心,遂经常就此作罢。

我每天去奶奶家的时候,总要经过一条青石小巷。就像厉彦林老师所写的那样,那是一条青石垒铺的小巷,高低起伏,错错落落,两旁石砌的房屋,经过风雨洗礼和岁月雕琢,沧桑悠远,甚而有一丝铁青的冷峻深邃。那时的我每每走在这青石小巷中,抬头望时,总感觉这青石的墙壁高得直入云霄,不光能遮风避雨,它那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样子,似乎还能留住光阴。

巷子两侧的人家养着几条狗,这些狗闲着没事儿就在巷子里聚会,每当我走进小巷,想从它们旁边悄悄溜过去时,总会有那么一两只狗带头冲我叫,吓得我撒腿就跑,一群狗就在后面追,弄得小巷里鸡飞狗跳。它们追我,但不咬我,戏弄完了,那一两只狗仍然会回到巷子里继续其中有一只体型很大,黄色毛发的“大黄”,社交能力出类拔萃,是它们当中的老大,就像厉彦林老师描写的老黄狗一样。我把吃剩的小块煎饼悄悄的喂给它,时间长了,“大黄”也成了我的童年卫士,于是我再走在青石小巷时,大黄总是带着它的一众“狗兄弟”跟在后面,好不威风。厉彦林老师笔下的《沂蒙往事——煎饼》,是我最喜欢的文章,里面描写的烙煎饼,是我童年少有的,能把味蕾拴住的美味,好似“舌尖上的中国”,回味无穷。后来我去了县城,再后来,大黄不在了,青石小巷变矮了,烙煎饼的鏊子也拆了,我终究还是跨过了那条河,来到了新世界,见到了很多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几年前再回去,好似变换了时空,“大黄”早已不在,青石小巷已经改建成水泥路,县里实施了“照我回家”工程,路两侧也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夜里都亮堂堂的,其他的童年记忆越来越模糊。只剩下几块石条,砌在路边当作简易的路沿石,看来,岁月终究还是在这里刻下了痕迹。原先的石板桥早就变成了混凝土大桥,桥头上依然坐着几位老人。他们说,下面的河修了大坝后,再也不发大洪水了。他们说,这里原来是一片杨树林,现在也修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石头房子也换成红砖黄瓦,道路硬化都到了每家门口。这就是最好看的“好光景”。

时光拉长了岁月,但有些东西是有恒久的生命力的,一旦被“点靓”,被“激活”,肯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就像厉老师笔下的沂蒙山煎饼一样,烙的圆圆的,薄薄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千锤百炼,百吃不厌,乃至回味无穷,挑动起最敏感的味蕾,让满世界飘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