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厉彦林先生作品系列之十八

作者:康有乐


      通读、细读、精读厉彦林老师的《齐风淄火》发现,该书深挖“齐文化”这座富矿,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追寻齐国故都、稷下学宫、淄博陶瓷、蒲松龄故居、焦裕禄纪念馆、周村古商城、淄博烧烤、马踏湖、海岱楼钟书阁等文化地标,探究齐文化的浓厚底蕴与精神气质,聆听历史脚步和新时代的声音。作品视角独特、贯通古今;情景交融、耐人寻味,既有对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建筑、人物等具体现象的描述,也有对现象背后深层次文化背景、历史原因的深度挖掘,同时还有从旁观者角度,系统探究、分析为政者所起的作用和可提供的详鉴。
      细读本书,不但可以更好地系统学习了解“齐风”“淄火”,也就是“齐文化”的历史起源、深刻内涵、精髓所在,增强人们的文化素养,更能从作者一层一层对现象产生的文化积淀、深层历史原因的精到分析中,引人深思、提供借鉴,特别是对各级为政者施政者,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把本书放在齐鲁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考量,本书可以说既是山东文化振兴战略的优秀成果之一,同时,又可以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比如,厉老师在分析“淄博烧烤”这一现象级美食中,既写了短时间内数百万人“进淄赶烤”、2万余人“同场共烤”、令人热血沸腾、让人饕餮狂欢的壮观景象,又详述了淄博用火的万年古史、因火而盛的“陶琉之乡”的“淄火”壮史,让人感觉“进淄赶烤”时,口中品鉴的不仅仅是令人垂涎的美味,更有生生不息、千年相传的“淄火”古韵,淋漓尽致地切身体验“好客山东”之热情。同时,厉老师着意深度挖掘,将淄博近十几年坚持守正创新,结合实际深化“烧烤技术改革”的成果公之于众,解开许多人心中“烧烤不会引发环境污染吗”疑问之迷,更是揭晓“淄博烧烤”之所以不是“昙花一现”式的流星过空,能长时间热度不减、且能发生联动效应、带动其他经济业态共同发展的背后原因:那就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适应群众需求,顺势而为;充分尊重市场主体,释放市场活力,实现“有为政府”“活力市场”的高度契合、高效融合、密切配合。让人在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后,又能由人及己、冷静思考。如何在学习“淄博烧烤”经验后不是“抄袭作业”,而是从中借鉴,品得“真昧”。包括“马踏湖畔碧浪淘天”一章中写淄博党委政府如何解决“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突出问题,走出“资源诅咒”的困境,弹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妙乐章中的所作所为,都可以为其他区域在破解“发展与环保”的难题中提供积极借鉴。
      又比如,厉老师在书中写如何留住人才问题时,既说明“烧烤的目的是,既温暖年轻人的胃,更想留住年轻人的心”,又详介淄博市“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薪资补助、住房补贴、打造“中国最美丽书店”钟书阁等一系列筑巢引凤的政策,全力打造拴心留人,引才、容才、留才、用才环境的有力举措。面对这些不是口头说说,而是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年轻人怎么会不怦然心动、心向往之?正因如此,淄博才有了“近4年引来的青年人才数,是同期高考走出来的青年学子的2.5倍”的良好效应。其他好多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县城一级的城镇,对比下看看,自己的地方,近几年考出去了多少青年人才?回来的又有多少?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让青年人愿意来、留得住、过得好、能出彩,青年才会来,城市才会有希望,发展才会有动力。这些经验,才是各级各地在实现经济、乡村、文化等全面振兴战略中,值得深度思考,认真借鉴的。
      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战略,是国家战略布局的一环,也是解决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解决传统产业比重高,国有企业占比重等问题,就必须培育新动能,转换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就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转换旧动能,就必须实现从汗水驱动到智慧驱动的蝶变,说白了,就是必须坚持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在实施齐鲁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五个核心内容,也就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都必须坚持“创新+人才”战略,都离开文化底蕴和文明传承,说到底,还是“人的振兴”是关键。而《齐风淄火》一书,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学探索,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战略、生态理念、发掘利用好文化底蕴、文明传承,到政府组织如何发挥作用,都有系统分析、深刻阐述、独到观点,值得所有为政施政者细读精读,并思考借鉴。
      “齐风”鼓荡,“淄火”相传。愿此书的出版发行,能让有三千多年积淀的齐文化传承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推动优秀的齐鲁传统文化在守正创新,兼容并蓄中焕发旺盛生命力,让祖宗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智慧在叠加赋能新时代的复兴浪潮中,奏响时代的强音,为齐鲁振兴、乃至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