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作品系列之《浅谈厉彦林的文化贡献》
作者:康有乐
笔者谈过厉彦林的文化品格,用了“孜孜不倦”这个词语来表述,同时,概括了“直抒胸臆的真性情;深入细致的真思考;家国情怀的真担当;教育立人的真实践;文化诗性的真品格”等“五个真”的方面。今天,就集合一下厉彦林的创作成就,单独谈谈厉彦林的文化贡献。
厉彦林,著名诗人、作家,当过老师,干过宣传,文坛建树丰硕。后从政,亦颇有成就,官至正厅级。1983年12月开始发表作品,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其作品逐渐被众人所熟知。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其中一员。他作品丰富多样,发表诗歌、散文千余首(篇),涉及多个领域,展现其文学底蕴深厚。至今,厉彦林获奖40多次,其文学成就备受肯定。这些荣誉不仅证明了厉彦林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乡土、对民族、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关注。厉彦林的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也激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其作品影响力深远。
一、坚持不懈的文学创作。厉彦林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发表作品40余载,前期以诗歌为主,后期转向散文和报告文学。他已出版了《灼热乡情》《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赤脚走在田野上》《地气》《人间烟火》等11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集。出版诗集《裸露的灵魂》《都市庄稼人》,更是凝聚了他的思想情感,深受读者喜爱。在诸多奖项中,组诗《老区沂蒙》荣获第三届乡土诗大赛一等奖,诗歌《沂蒙圣母》在诗歌大赛中摘得桂冠,而诗歌《草鞋篇》、《民族伤疤》也分别在《人民日报》诗歌大赛、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诗歌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他的作品多次获得齐鲁文学奖、长征文艺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荣誉。笔者曾经说过,厉彦林的奖项如果一一列出的话,可能比本文还要长很多。他的散文作品《土地》和《十字路》被《新华文摘》选载,《人民》被《新华月报》选登,并有150余篇(次)入选各种教材和教辅,多次出现在不同地区的中高考语文命题考试中,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引用。
时至今日,以及今后,厉彦林依然在坚持不懈的文学创作,从未懈怠,不仅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更有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对于他本人来说,用笔耕不辍来形容实为恰当。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弛而不息躬耕于文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种精神让我们变得非常富足,非常恬静,非常高尚,在纷繁复杂,各种充斥的社会状态下,应当成为一种引领和时尚。最起码会提高我们的认知,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使我们人类聚集的社会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发展。
二、厚重翔实的纪实作品。厉彦林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创作了《沂蒙壮歌》和《延安答卷》,被誉为“姊妹篇”。《沂蒙壮歌》获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入选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党员培训优秀读物;获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短篇奖。《延安答卷》入选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获“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优质教材奖”。这两部作品详细记录了沂蒙山区和延安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程,展现了老区的新貌和精神风貌。他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生动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和发展成就。
这两部作品以真人真事的形式,讴歌了对家乡和人民的深情,对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和传承,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同属于革命老区的谱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任何时候都光芒四射,是激励我们前行的胜利之源。厉彦林把这种精神财富和我们的实际工作进行了深度融合,告诉我们如何学以致用,如何继承和发扬。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有鲜活的事例,这种娓娓道来的现实故事,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又输出了丰富的精神给养,是潮头,是勇士,应当成为我们朝气蓬勃的张力之源,在不忘初心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一路高歌猛进。
三、积极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创作长篇报告文学《齐风淄火》一书,以淄博的千年齐文化为焦点和主线,对齐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归纳,不仅向读者展示了齐文化的精神内核,更聚焦齐文化在当下的传承创新,深入挖掘和阐述齐文化的当代价值,致力于推动淄博文化历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书以纯净灵魂、融化血液的书写,详细记录了齐国800年的历史,聚焦了淄博的9个文化地标,如齐国故都稷下学宫、陶瓷琉璃、蒲松龄故居等,强调了齐文化的开放、包容、创新和重商特征,展示了齐文化的独特风貌和时代价值,呈现了淄博模式的价值所在,为淄博描绘了一张生动画像,彰显了齐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案例。
《齐风淄火》双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得主,擂响了齐文化振兴的战鼓,被认为是对山东文学事业的贡献,也是对齐鲁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于齐与鲁的传承和创新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历史定位和推动作用。把历史文化和现实之需构建在同一部作品中,《齐风淄火》是第一部。等于是把茹毛饮血的历史,又重新构建在高楼大厦中间,为我们自己寻根溯源,更加扎实了文化自信的根基。这种创作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篇章,让我们在奋进的道路上自信满满,豪情满怀。
厉彦林说过,一种文化只是一个基因,一座城市只是一个缩影,这种基因只有嵌入到灵魂中才能发扬光大。笔者想,厉彦林的文学创作是一部城市之书,历史之书,更是一部厚重的精神之书,文化之书,只有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才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厉彦林的文化贡献不只是作品本身,还通过这种坚持不懈的文学创作,厚重翔实的纪实作品,孜孜不倦的文化品格,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我们做了引领和示范,树立了标杆和榜样。笔者多年来,逐一品读了厉彦林的文章,就像“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是人生的一座航标,文化的一座地标,在学有所教,教有所养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涵养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