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作品系列之春天的请柬
作者:康有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向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与生机。厉彦林老师的《春天的请柬》,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春日盛景的大门,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深切感受到春天独特的魅力,也引发了我诸多关于自然、生活和希望的思考。
文章开篇,作者就将我们带入一个数九寒冬的世界。“2018年冬至过后,多年未有的寒潮来袭,‘冷’一时成为热词。南方雨雪交加、低温冰冻;北方呵气成霜、天寒地冰。”这一段对寒冬的描写,直白而生动,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冬天的冷酷与肃杀。动植物冬眠,田野裸露,往日繁华的商店、公园、广场也冷清下来,一切都沉浸在冬日的寂静之中。然而,就在这样的严寒里,作者笔锋一转,“陡然看到蜡梅枝条上怒放着金黄的花,一朵挨一朵。贴近细闻,缕缕清香扑鼻而来,恣意泄露春天的消息……”这一抹金黄的蜡梅,就像黑暗中的曙光,在寒冬中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强烈的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春天的来之不易,也更能理解人们对春天的热切期盼。
紧接着,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天画卷。“天空湛蓝,太阳灿烂,草树嫩绿,鸟语花香。”短短几个词语,就勾勒出春天的基本轮廓。村头和河畔,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亭亭玉立的柳树少女般展示着飘逸的长发,细柳条像山姑新扎的长辫儿,黄鹂鸟在摆动的柳条上翻飞嬉闹”,这形象的比喻,让柳树和黄鹂鸟仿佛就在眼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各种花儿也不甘示弱,“火红的桃花、杏花,洁白的梨花、樱花,黄灿灿的迎春花、油菜花,绽放着美丽与青春约会”,缤纷的色彩,将春天装点得如诗如画。还有那春燕、小鸟,它们的回归和欢唱,更是为春天增添了灵动的音符。读着这些文字,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在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中,作者对春雨的刻画尤为细腻。“春雨淅淅沥沥落在土地上,如烟、若雾、似纱、像丝,温润柔滑、飘飘洒洒地融化残冰和积雪,擦亮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版面。”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将春雨的形态和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春雨不仅滋润了大地,融化了冰雪,更孕育着新的希望,“雨丝若柔嫩光滑的手掌轻轻抚摸草儿、花儿、苗儿,悄无声息滋润万物”,这种温柔的呵护,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慈爱与包容。而且,作者还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雨叩击窗棂的声音,以及万物复苏和嫩竹笋的拔节声,让春天的画面更加立体可感。
除了自然景色,作者还描写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大人脱下冬天的厚棉衣,换上轻便可身的春装,品尝阳光味道。广场上,孩子们手牵风筝,放飞童年的彩色梦想。”这一段描写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看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身心愉悦。人们在春天里摆脱了冬日的束缚,以轻松的姿态迎接新的开始。作者和家人在公园的场景更是温馨动人,“身穿红衣服的小孙女如一团火苗在绿草地上兴奋地奔跑跳跃,留下一曲甜美醉人的笑,在春天脊背上踏出一串小脚印”,这画面充满了童真与欢乐,也让我感受到春天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复苏,更是家庭幸福、生活美好的象征。
读罢全文,我不禁思考,春天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从自然的角度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让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让生命在经历寒冬后得以延续和成长。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每一只飞鸟,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传递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从生活的角度看,春天是希望和新起点的象征。经过冬天的沉淀,人们在春天里充满干劲,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就像作者所说,“每人怀揣一张春天色彩斑斓的请柬,做事有劲头、人生有盼头、生活有奔头,开开心心每一天”,春天给了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像期盼春天一样,期盼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像经历寒冬一样,感到迷茫和无助。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就像在寒冬中看到蜡梅一样,相信春天总会到来,那么我们就能鼓起勇气,战胜困难。春天的到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积累。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想要实现梦想,过上美好的生活,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春天的请柬》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更是一首对生命、生活和希望的赞歌。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春天,感受到春天蕴含的巨大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想起这篇文章中描绘的春天,想起春天的美好与希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前行。就像春天的万物一样,努力绽放自己的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篇文章,一起在文字中感受春天的魅力,汲取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