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先生作品系列之从《新中国的温度》看多重情怀与现代启示
作者:康有乐
厉彦林的《新中国的温度》一文,以其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融合了乡土情怀、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不仅回顾了祖国的发展历程,更对当下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给予了深刻启示与思考。
乡土情怀在文章中如涓涓细流。虽未直接以乡村场景的方式大肆铺陈,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感恩,渗透在字里行间,是乡土情怀的一种升华。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无论是广袤的乡村田野,还是繁华的都市街巷,都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与记忆。文中提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地方、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动人故事,这其中必然包含着乡村大地的变迁。那些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乡土情怀的现实映照。它让我们想起故乡的山水、亲人,以及在那片土地上度过的岁月,即便时代变迁,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始终不变,提醒着现代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无论走到何处,故乡的土地和那里的人们,都是心灵的归宿。
人文情怀在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关注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民生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如衣食住行、养老、医疗以及教育等。人民教师用春风般的关怀温暖学生心灵,这一细节体现了对个体成长的关怀。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精神层面的关怀同样重要。文中描绘孩子们佩戴红领巾迎着朝阳升国旗的场景,展现出对下一代的关爱与期望,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这种人文关怀让每个个体在社会中都能感受到尊重与温暖,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找到生活的希望与意义。它启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全面发展,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环境。
家国情怀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者深刻阐述了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新中国70年砥砺奋进,国家成为人民坚强的后盾,在危急关头为人们遮风挡雨。这种家国情怀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中,如《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响遍大江南北,人们用歌声诠释对祖国的深情。同时,铭记先烈用生命与鲜血写下的誓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无论身处何地,都心系祖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文章给予现代人诸多启示和思考。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容易在物质的追求中迷失自我,而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厉彦林的《新中国的温度》通过对乡土情怀、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让我们在回顾历史与感受现实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启示与思考。它激励着现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爱与奋斗温暖新时代的中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