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作品有感之《享受春雨》文章解析

作者:康有乐


品读厉彦林作品《享受春雨》后,笔者通过对文章各个段落的分析,进而研究思考阅读理解的命题规律,希望对学生或者青年读者有所启示。

一、段落大意分析

开篇作者便点明,或许是由于冬季漫长的郁闷与压抑,或许是寒风与残雪在记忆中留下了太多沧桑与悲凉的印记,致使万物失去了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而萧条地沉默着。这一系列对于冬天负面感受的描述,为后文对春雨的期待埋下了伏笔。

“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此句以微风唤醒晨曦和春雨的到来,形成了鲜明的季节更替对比,将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死寂相对照,突出了春雨来临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同时,“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全面而生动地展现出世间万物对春雨的热切期盼,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象,无一不在渴望着春雨的滋润,生动地营造出一种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氛围,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欢快、期待的情感基调。

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在此段对春雨的形态展开了极为细腻且生动的描绘。“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运用了比喻和叠词的手法,将春雨比作烟、雾、丝、梦,从视觉和触觉等多感官角度,形象地展现出春雨轻柔、缥缈、朦胧的特点,叠词的使用更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春雨那如诗如画的落下姿态。接着,通过 “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 这一比喻,进一步强化了春雨朦胧迷人的美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随后,作者将春雨与夏雨、秋雨、冬雨进行对比,“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突出了春雨独特的温柔、婉约和充满爱意的特质,把春雨人格化,赋予其新娘般的美好形象,使春雨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描写春雨滋润大地时,“为了履行前世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春雨对大地的温柔呵护,以及春雨滋润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从轻柔的春雨过渡到稍大的雨点,通过拟人的描写,赋予雨点以活泼的性格,展现出春雨的灵动多变,同时也描绘出雨点落在干燥土地上的动态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最后,“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此句借春雨对土地的滋润,不挑肥瘦,表达了春雨的公平与执着,也蕴含着作者对春雨这种品质的赞美,引发读者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对春雨精神的感悟。

二、根据阅读理解命题规律思考的问题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切入点是什么?作者巧妙地以冬季带来的压抑、沧桑等负面感受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冬季万物萧条,色彩与声音的缺失,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沉闷之感。而这种压抑感在人们心中积累,使得对春天和春雨的期待愈发强烈。通过这样的对比和铺垫,当春雨来临之时,读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春雨所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差,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为后文对春雨的细致描绘和情感抒发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例如,文中对冬天郁闷、压抑氛围的渲染,“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冬天的冰冷与死寂,从而更加期待春雨的到来,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春雨的那份热切期盼之情。

(二)作者是抓住什么核心来描写的?本文紧紧围绕“春雨” 这一核心展开描写。从春雨的外在形态,如 “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春雨的轻柔、朦胧、细腻等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到春雨的性格特点,通过与夏雨、秋雨、冬雨的对比,突出其婀娜多姿、委婉含蓄、率性天然的独特魅力,如 “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再到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以及春雨带来的动态变化,“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 等多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对春雨进行了描写,使春雨的形象丰满且立体,让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春雨的美好与神奇。

(三)作者描写的代表是什么?作者以乡间自然景象在春雨中的状态作为主要描写代表。在文中,如“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通过对梧桐树、喜鹊窝、小喜鹊、鸭子等乡间常见动植物在春雨中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春雨中乡村的宁静与生机。这些景象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春雨滋润下万物灵动状态的赞美,以小见大,从这些具体的代表景象中,让读者感受到春雨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活力与美好,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领略到春雨中的乡村风情,体会到作者所营造的独特意境。

(四)哪些重点语句突出了表达效果?文中有许多重点语句极大地增强了表达效果。如描写春雨形态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通过比喻、叠词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雨的轻柔、朦胧之美,让读者如临其境,深刻感受到春雨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赞美之情。再如描写雨中景物的 “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梧桐树的小芽芽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小芽芽在春雨滋润下的生机与活力,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的美好,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春雨中自然景象的喜爱。还有将春雨与其他季节雨对比的 “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通过对比和比喻,突出了春雨独特的性格特点,使春雨的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文章各个不同位置的结构段有何作用?开头段以冬天的压抑景象引出春雨,通过强烈的对比,为后文对春雨的详细描写做了铺垫,激发读者对春雨的期待之情,同时奠定了文章欢快、充满希望的情感基调。中间段落详细描绘春雨的形态、特点以及春雨中的各种自然景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春雨的美好,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春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结尾段总结春雨是有灵性、能律动生命的音乐,会因气候和听雨者心情呈现不同姿态与内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从单纯的春雨描写上升到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让读者在欣赏春雨的同时,也能引发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入思考,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结构更加完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