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齐白石家族传承艺术展将于6月17日在临沂大剧院开展

琅琊新闻网讯6月17日,“五世同堂”——齐白石家族传承艺术展将在临沂大剧院开展,齐白石真迹《虾蟹图》《双寿图》等作品亮相临沂,让临沂市民可以走近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走进齐派传承艺术的画卷。  据了解,“五世同堂”——齐白石家族传承艺术展是齐家五代后人的艺术创作作品首次齐聚临沂,也是齐白石真迹作品首次在山东省展出,展品类型丰富,囊括齐白石及其后人诸多作品,其中不乏其经典

今日小暑:吹几缕清风,约几个知己,酌饮四坐以散愁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日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然以“小”为名,但这一节气已经酷热难耐,贴合《说文解字》中对于“暑”的解释: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此后近一个月,热浪纵横,溽热凝滞。苦 热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小暑时节的气候往往是“一出一入”:出梅而入伏,梅雨逐渐结束,苏轼称:“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

传承百年技艺 临清贡砖再进故宫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庆安介绍临清贡砖。1月20日,游客在故宫游览拍照。图据新华社客户端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德玉闫雯雯  山东摄影报道  “如果以后故宫用上别处的砖,我就不再烧砖了!”  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赵回村的赵庆安,是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个从小在砖窑长大的中年汉子,带着华西都市报、封

高奢定制从大凉山来 彝绣非遗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彝绣与高奢结合,成传统技艺推广新路径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51年前,10岁的阿西巫之莫坐在火塘前,看着妈妈手中的针线在布料上穿梭,一朵朵索玛花跃然布间。当时的她不曾想过,未来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够代表大凉山登上国际舞台。51年后,作为彝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阿西巫之莫的彝绣作品被国际大牌看中,并成为设计元素登上国际市场,带着本民族的文化去到世界各地。阿西巫之莫与她的刺绣笔记本 图据受访者半世纪的时光,阿西巫之莫用一针一线,将

古代窗户是纸糊的,手指沾口水就捅破,那刮风下雨咋办

小时候,电视台特别流行播放武侠剧和古装剧。发现这窗户纸最坏事儿,比如反派用口水沾湿手指,轻松松在窗纸上戳个窟窿眼偷窥,还有小竹管子悄没声儿地扎进来,往屋里边吹迷烟……回到现实,古人这窗户纸一捅就破,还有什么隐私和安全性可言?古人为何要选择纸糊窗户?刮风下雨不会破吗?大冬天能顶住刺骨的寒气?在蔡伦没发明出造纸术之前,又是用什么替代纸张糊窗户的呢?纸糊窗户是真的吗?不往远了说,往前推个五六十年,很多地

非遗传承 点亮多彩童年暑假

  拼版照片:左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11岁的小学生韦雪菲;右图为韦雪菲跟着妈妈学习打油茶(照片均摄于7月6日)。韦雪菲说,以前都是妈妈打油茶给她喝,这个暑假她一定要学会打油茶,然后打给妈妈喝。  暑假期间,广西各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非遗公益培训、民族文化进乡村、举办民俗体验活动等,引导小学生积极学习芦笙、民歌、蜡染、刺

龙胜侗寨“百家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庞革平8月10日(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地灵村侗寨举行一年一度的“百家宴”民俗活动,当地侗族同胞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吹起芦笙、跳起团圆舞、同吃百家宴、互敬连心酒,“晒”出侗家群众的幸福生活。8月10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地灵村,侗族同胞吹芦笙迎宾。据介绍,“百家宴”又名“合拢饭”“长桌宴”,是侗家待客的最高礼仪。2008年,“侗寨百家宴”

山东:拓展“非遗+”新场景添彩群众美好生活

▲潍坊非遗老猫花灯受到游客喜爱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文/图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强调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山东省近年来借力理念之变和场景创新,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非遗跨界闯市场,令其以更广泛的传播、更灵活的手段积极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沉浸式体验进景区尝一块花香沁心的鲜花饼

山东:立足传统工艺 展现非遗魅力

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山东梆子小戏《鲁锦情》、街舞《年画街舞我来跳》……近日,2024年山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非遗)试点工作阶段成果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据介绍,展览包括“锦绣天章物华齐鲁”中国鲁锦文化艺术展和“中国鲁锦尚生活”文创设计展,展览将持续到8月11

展现中国非遗的非凡魅力——记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

  中英文短纪录片《万象中国》海外传播取得好成绩。图为第一季部分纪录片海报。出品方供图  近日,来自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策展人以及青少年学生等数百人,齐聚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论坛设有新标识发布、主题演讲、代表性项目展示等环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建立非遗智库  2022

文化创意让社区颜值更高——哈尔滨香坊区“创意街区”一线见闻

新华社哈尔滨7月12日电 题:文化创意让社区颜值更高——哈尔滨香坊区“创意街区”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伟、管建涛、戴锦镕  从昔日垃圾转运点到“文化创意墙”,从传统乡镇到文化旅游“新地标”,从普通街区到夜生活“新场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通过“微”更新、“微”改造,打造出一批创意街区,赋能城市发展。  创意涂鸦墙引客来 &

23日17时01分处暑:渐有新凉递好秋

  (漫画)处暑好时节(横版)新华社发 曹一 作  新华社天津8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北京时间8月23日17时01分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逐渐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此时节天气往往“热在中午,凉在早晚”,再加上时不时地来上一两场雨,正可谓“渐有新凉递好秋”。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

山东“85后”手艺人以古法制香牌 传播香文化

中新网山东青州9月13日电 (冷文雪 赵晓)“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四雅’之一,香文化源远流长。制作合香香牌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山东潍坊青州市非遗古法合香香牌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娜向记者介绍说,从事制香行业十年来,她始终遵守古法工序,传播香文化。李娜正在制作香牌。青州市委宣传部供图资料记载,中国香牌制作历史悠久,古人腰间常佩戴香囊、香牌。不仅是因其独具装饰性,更因其采用名贵香料制作,气韵优雅绵长

文物回家!澳大利亚向我国返还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

人民网北京10月25电 (记者韦衍行)当地时间10月25日上午,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举行仪式,接收澳方向我国返还共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鎏金佛立像。国家文物局供图此次返还的文物艺术品与古生物化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其中北朝至唐彩绘陶制人物骑马俑、隋晚期至唐铜鎏金佛立像和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潜龙化石,均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艺术部文化财产、收藏品和文物办公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