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耕 


我们是早上在宾馆下榻处拜见刘文华的,刘文华是南京平衡针灸传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平衡针灸资讯》主编,是军地少有的集管理与医术于一身的名家。春节后,他来到老家临沂,马不停蹄地义诊、讲学,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立平衡针灸工作室。他头发黑亮,面色红润。寒暄后,得知他长我一旬,不由得发出赞叹。而真正令人感叹的,是他近半个世纪、至今还在发光发热的医者生涯。

从连队卫生员到大校级医院院长

1972年,18岁刘文华光荣参军,3年后光荣入党,之后又光荣地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就读。那时候人才短缺,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他先进机关门诊,不久又被原部队“抢”回到了师机关卫生处,负责防疫工作,一干就是10年。1990年上调南京军区卫生部医疗处,分管医院学科建设、医疗纠纷处理等综合工作。期间,他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潜心思考,撰写了大量军队医院改革、管理、建设的高质量报告和论文,其中《军队医院适度收治地方病员的论证》,1.6万字,获军队后勤改革论证报告一等奖第一名。他参加《军队医院管理学》编写,成为全军当时300多所医院管理的经典教材。在卫生处长(正团)工作成绩突出的他,2000年被任命为359医院院长,同年晋升大校军衔。

在新的岗位上,刘文华充分运用所思所学,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以“战时思维”指导业务建设,雷厉风行,首战必胜。所领导的卫勤团队,在由24所军队医院参加的南京军区卫勤战备比武中获得四项第一,相当于2所总医院之和。率先在全军创建了骨科肢体中心、牙病防治中心和急救中心。2001年,宁沪高速公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接到救援电话后,刘文华5分钟集中了75名医护人员参与救治。由于救治及时、专业,26名重伤员无一例死亡。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亲自带队接回35名重伤员,经过科学救治和精心护理,全部康复。他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在任期间共推出9名军区以上学科带头人,医院也成为第四军医大学、东南大学的医学教研基地。为留住人才,他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为70多名医务人员解决了住房困难,让大家安居乐业……359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被授予江苏省“双拥先进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助残工作先进单位”。

与一般行政领导不同,刘文华从未丢下专业。10年间,发表论文70多篇,著作6部,有6项科研成果获军队医疗成果奖。被表彰为南京军区优秀院长,荣登全国优秀期刊《人民军医》封面人物。

从中风病人到名医

医生也会生病。2007年10月的一天,由于长期过度操劳,刘文华不幸患了中风。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学习了中医经典和技术疗法。2009年到2010年,他在总后卫生部帮助工作期间,参加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针灸培训班并拿到高级针灸师证书。在亲自体验过神奇疗效后,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国家级创新技术——平衡针灸的学习和实践中。

平衡针灸是著名医学大师王文远教授独创的定位于大脑中枢神经的针灸学科。早在在第二军医大学就读时,刘文华就知道教授的大名,在南京军区机关工作时他曾专门负责接待过教授。他的细致周到和勤奋好学,让身为临沂老乡的教授特别欣赏。没想到,多年以后,不断自我提升的他,幸运地被教授收为亲传弟子。

在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刘文华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平衡针的精髓,成为教授众多弟子中的佼佼者。他还发挥特长,帮助教授整理数十年的临床和教学实践,将平衡针理论进一步提升,在《人民军医》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使这门享誉国内外的新兴学科,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平衡针灸神在哪呢?刘文华告诉笔者:平衡针是非药物疗法中的“特种兵”,用四字概括就是“专精特新”。

其一“精”,平衡针大胆地从传统针刺经络365个穴位跨跃到针刺38个神经穴位,这一变革使其成为防治千余种疾病的有力武器。其二“专”,专注于运用针刺来防治疾病,节省了诸如药物等大量的卫生资源,且无副作用。其三为“特”,对颈肩腰腿痛麻有着特殊的功效,3秒钟即可见效,要知道,此类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0%。其四为“新”,平衡针具有显著的全新功能疗效,其具有中枢调控、基因修复、免疫增强三大功能,铆定患者基本生理功能的康复和身心痛苦的解除,开创了疾病治疗的新模式新纪元。

笔者因为早年长期夜班,患上了肩周炎,特别是阴雨天,酸痛难忍。推拿拔罐花了不少钱,却没多大效果。尽管现在已到春天,还是隐隐作痛。没等我说完,刘医生就让我提起裤角,在左小腿上“嗖”的一针,如同过电,一阵酸麻直通向右肩;他又在我右小腿“嗖”的一针,一阵酸麻又通向左肩。“怎么样?还痛吗?”我双臂轮了轮,奇了,轻松了!

从创始人亲传弟子到院长导师

在跟随王教授学习和行医以来,是他付出最多、也是收获最大的时候。随着名气大增,他几乎没有一刻安闲。2021年疫情期间,他曾连续4天,每天门诊30—40名病人,开处方,同时给20多个病号施针。在全国中医科普大会上,他的运用平衡针特技治愈10年耳鸣、中风、重症带状疱疹、长期抑郁、车祸创伤等病症的生动介绍,引起专家学者的一致赞扬。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在疑难病治愈之刻,激动地为其题词:“高手神医”。

刘文华并不满足,为更好地研究和宣传平衡针灸医术,2021年4月,他在南京创办了平衡针灸传承研究中心,亲任主任;同年6月又创办了《中国平衡针灸资讯》,并任主编。他不辞辛劳,在全国9省市义诊会诊讲学,3万多人受益,完成平衡针灸传承创新研究文章30余篇。他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调“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要做到这“四好”,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作为一名军医,义不容辞。如今,他在沪宁线、山东临沂市已收徒20多名。

正在坐谈时,有人敲门,原来是临沭人民医院的党委书记、院长刘瑞林,他就是刘文华新收的弟子。刘瑞林告诉笔者,在刘文华导师的指导帮助下,临沭人民医院引入平衡针灸,并组织专家义诊团队,深入乡村,为乡亲们把脉针灸。平衡针这项中医特色技术,“不选择病人、不选择病种、不选择条件、不选择时间”,以其“安全、单穴、不留针、三秒见效”的优势受到来诊群众的欢迎。现在我们正在临沭县镇村三级卫生院所普及平衡针灸,让这一中医国宝惠及更多患者。据了解,这项全县域落地三年的扎实行动,在全国尚属首例。

采访最后,笔者有个疑问:“您参军上军校,可以选择军事或指挥专业,为什么是医学院?”

刘文华听后一脸凝重,停顿一会,说:“我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很小的时候我们俩同时得了脑膜炎,他不幸夭折,我却活了下来。父亲希望我将来学医,保护自己和亲人,救治更多人。”

军旅38年,他遵循终身学习精进的理念,先后进入10个院校深造,其中中央党校本科班、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与决策研究硕士班、南开大学卫生事业硕士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管理博士班,对提高他的眼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撰百万文,是他成功路上显著的标志。从医之后,他有个信条,那就是:一事当前,应首先考量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就是正确的事。

医者父母心,刘文华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没有辜负党和军队的培养,他正用一生大爱报效国家,造福众生。


(作者牛耕系临沂市融媒体中心 传媒发展研究院院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