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题调查启动后,新泰市迅速组建专题调查组,综合研判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历史文献及既往普查数据,科学制定多维度调查方案,重点锁定柴汶河流域阶地,为专题调查奠定工作基础。

  山东大学旧石器遗址专题调查队近日进驻新泰,联合地方普查队组成三个调查组,对柴汶河流域及周边水库区展开拉网式调查。该区域因第四纪地质运动形成的多级阶地及古河道沉积层,具备旧石器文化层埋藏的独特地质条件。

  调查首日即实现重大突破!调查队系统运用地貌学、地层学及类型学方法,通过水域环境分析、地层剖面观测与地表采集标本的类型学鉴定,于阶地堆积层中发现3处旧石器遗址点,采集23件典型石制品。这些标本类型丰富,包含石核、石片及刮削器等典型器型,部分标本保留清晰的人工打制痕迹。

  面对遗址断代、文化现象阐释等专业挑战,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王伟教授团队创新采用“现场教学+实操指导”模式,手把手传授旧石器调查规程、石制品鉴定标准及遗址记录规范等。通过沉浸式培训,新泰市普查队员初步建立起旧石器时代遗存辨识能力与标准化工作流程。

  经过为期三天的高强度联合调查,7处旧石器遗址的神秘面纱被成功揭开!上军寨村、黄山沟村等遗址点共发现石制品百余件,涵盖石核、刮削器、尖状器、凹缺器等典型工具组合。经初步鉴定,这批以燧石、石英为原料的石制品,呈现典型的北方石片工业技术特征,其文化内涵可追溯至晚更新世,为解密鲁中地区古人类活动路线、生存策略及文化演进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此次联合调查不仅填补了当地旧石器文化空白,创新了“高校+地方”联合调查模式,实现了学术资源与地方实践的有效对接,更是对地方普查队员旧石器田野调查技术的系统性培训,显著提升了区域性专项调查能力,为后续自主开展文物保护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新泰市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建设,深化文化遗产价值阐释,着力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刘涛 照片整理\高阳

  指导\山东大学王伟、张亚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