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厉彦林先生作品有感系列之《
作者:康有乐
我自恃为很喜欢雨天的人,也因为写过几篇关于雨天的的日记而自以为是。并且还自以为乐的喜欢了这句话:“听得懂雨声的人,是有情怀的人”。但是,当我读了厉彦林老师的《享受春雨》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对雨的理解,实在是肤浅的很,肤浅到我仅仅是写出了自己个人的感受,而绝没有厉老师的那种大世界和大格局,没有那种既润物无声又酣畅淋漓的感觉。尤其是把厉老师的作品穿插到一块,一篇一篇如珍珠一般穿起来,才懂得了故乡的雨,那是欢快的雨,饱经沧桑的雨。
也听过动情的一句话:“最美的不仅仅是下雨天,还有和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那是多么的美妙和浪漫。在厉老师的《享受春雨》里,很温情的赋予了春雨以生命,读起来似乎有了一种微微的,一起一伏的呼吸气息。厉老师在临近结尾的时候写到,“神奇的春雨过滤了人们的私心和杂念,带走尘世的喧嚣与尘浮,赋予了万物蓬蓬勃勃的生命形态。”在这句话里,我们能否读懂一种淡淡的,浅尝辄止的味道?
我只有在厉老师的系列作品中,我们才能找到享受幸福的答案,幸福就在阅读里,幸福就是沉浸在阅读的海洋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比的富足。厉老师说,书贵有悟,人贵有志,学贵有恒。难得可贵,贵在品质,贵在阅读的质量,以及对自己和旁人的启迪。笔者读后的感觉是,要把厉老师的作品融合到一起,放到“一揽子工程”里看,才更加懂得读书的味道,幸福的味道。一是要注重系列的看。不能单单的就一篇而看一篇,就一本而看一本。要看每一部书的关联史,看每一个篇章的结构史,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把每一个系列都看清楚,看透彻,感悟厉老师每一个干干净净的文字。二是要注重理性的看。尤其是情境型文章,既要有带入感,又要善于看背后,看全景,好似有多维度的眼光,有思考的情境才行。就像春天一样,风拂面,雨含情,在春雨的滋养下,永远欣欣向荣,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在雨中,享受着滋养,是否也读懂了春的味道。三是注重要辩证的看。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维。比如:《享受春雨》,在感受这份恬静的同时,要感受到心灵的洗涤,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同时,要有一个通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来全面的思考。不能“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要由此及里的想到另一部书,另一个系列,另一个多维度的经典作品。比如,会想到厉老师的报告文学《沂蒙》系列,会想到《人间烟火》系列等等。把这一切,都深度融合到一起,然后想到这一切,都来源于稳定的基础,平安的环境,温暖的生活。所以说,在厉老师作品的每一个时刻,读懂的人,才知道,综合厉老师的作品集,贯穿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当下的珍惜。在享受每一刻的同时,都不能忘了过去,忘了当下,忘了未来。这就如同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首《便衣警察》中唱的,“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正如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五谷丰焉”。
厉老师在《享受春雨》中写到,“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在人生的历程中,每一个春天都是少年。厉老师还写到,“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这恰如每一个春天的少年,懵懂前行,壮志豪情。
正如厉老师所言,“为了履行前世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这看似温润的语言,实际上就是文以化人的大世界和大格局。所以,我在肤浅的享受雨天的同时,不由自主的在想,厉老师的作品,无数次的作为中小学校的考试选材,越来越被广大大众所接受,所喜爱和推崇。是因为作品本身就是一场春雨,润物无声,细水长流,既滋养幼花草木,又浇灌参天大树,有着深刻的社会思考,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不仅完全需要融入现在的教育教材,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有悟、有志、有恒;更需要融入将来的教育教材,融入青年人和成年人的知识库,让人人都能够享受文化的春雨,引领社会潮流和时尚,浸润在每一个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