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作品系列之《写的有情怀》
作者:康有乐
厉彦林坚持文学创作四十余载,先后出版了《地气》《灼热乡情》《延安答卷》《赤脚走在田野上》等作品集十余部。他写的散文自1988年被选入师范专科学校写作教材后,迄今已有160余篇(次)入选各种各类语文、思品教材和各类学生读物,有40多篇被全国多地作为中高考和公务员、教师考录试题。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关注,部分作品还被翻译至国外,展现了其作品的国际影响力。笔者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精彩华章?这源于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痴迷。会有这么多的“厉粉”?是因为作者的作品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教材选用?是因为作者写的每一个文字都精挑细选,每一个段落都错落有致,每一个链接故事都情真意切。这便是作者的高度,既赞叹辉煌的历史和现有的政绩,又揭示矛盾的溯源和当前的弊病。更是作者的情怀,融合思辨与扬弃,使人真切;直面现实痼疾之不堪,让人敬佩;探索对症救世之良方,给人希望。
字里行间,每一个文字都是精挑细选的。作者所有的文章亦充满了乡情、亲情、友情、爱情,可以说把人间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感地动天。尤其是散文系列,抒情不是虚无缥缈或者天马行空,而是根植于深厚的土地之中,甚而朴素到土得掉渣,通俗得家长里短,但强烈地引发人们心灵的共鸣。在文化浸润中还能读到作者饱含诗意的倾情投入,仿佛一位阅尽繁华与沧桑的哲人,引领我们漫步历史与现实的通道,轻触照亮文化世界的束束微光,如化雨春风。我们赞叹文化,更思考文化,追问文化。正如作者所言,“阳光能够直接普照河山万物,精神之光必须经过中转或传播,经过心灵的咀嚼消化,才能照耀心灵、启迪人心、烛照未来”。读作者的文章,仿佛一位洞穿社会和人性的智者,引领我们追寻平和与理性的光辉,如手擎炬火。在《齐风淄火》中,写焦裕禄,当然要写他的精神,写对兰考的付出、奉献和影响。作者突出刻画了焦裕禄病危时的无力神态,愧疚心理,以及他和省委领导的真情对话。这位原本已经倾情忘我,战天斗地的共产主义战士,临终前却汗颜“没有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防洪、治沙、吃饱饭”的愿望,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兰考人民。而他真正“对不起”的,分明只有身无分文,隐忍剧痛的自己。所以,探病的张建民同志彼时那紧握病人,微微颤动的双手,那夺眶而出,万千不舍的热泪,分明就是此时千万读者手捧书本,同频共振的颤抖双手和为之震撼,为之洗礼的盈眶热泪。这里边的每一个章节都融会贯通,缺一不可,把“情”写进了每一个精挑细选的文字。在作者的《地气》中描写到,“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这一段描写,既动人心弦,又似有雷霆万钧,马上就把读者的眼睛吸引睁大,忍不住反复的摩挲文字,回味无穷。
起承转合,每一个段落大意都错落有致。作者的文章,突出了更为其平易浅近又文采斐然的行文特色,同时别出心裁又浓墨重彩,这种艺术构思在起承转合之间,就像作者描绘的沂蒙山,高大雄伟而又错落有致。在厉老师的《口福》这篇文章中写到,我国是个农耕文明的国家,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占主导地位,吃饭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也可以说,我们历代祖先都在为吃饱饭而忙碌着。即使封建社会那些所谓“盛世”,也从未真正让人民吃饱穿暖,口福也没有条件实现。2020年,中国历史性地完成脱贫任务,终结了困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所有中国人都能吃上饱饭了,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值得歌颂和铭记。这种写法,开篇就是大开,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地气》中的很多篇章都是令人赞叹的,它再次唤起人们深入山地的愿望。它不单单是忆旧,不仅是对于往昔的留恋和寻觅,还有关于现实的记录,发出了时代的感慨。在大开大合之间,文章的魅力自然而然,正是应了那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引人入胜,每一个链接故事都情真意切。作者的文章都是精雕细琢,不仅引人还能入胜。情到深处,感动的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作者在《父爱》中写到,“几十年过去,父亲老了,岁月的风霜染白头发,脸上刻满沧桑。而我虽已经走出那山套,可永远走不出父亲那期待的目光。凌晨,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又惦记起家乡的父亲。父爱正如沂蒙山的清茶一般,不很清澈却也透明,虽含苦涩却清香,虽淡然却深刻。”实际上,作者本人就是是虔诚忠实的沂蒙山人,对家乡的情感炽热滚烫,引入的故事更是深入研究,反复琢磨的真情实感。作者在《菜豆腐》一文中写到,童年总会消失,梦想不能幻灭。在异地他乡,吃到家乡的味道是一种福分,有遇到知音般的欣喜,那是鲜活乡愁的一缕“地气”,一股“人间烟火气”。作者躬身力行,所闻、所思、所悟,热情讴歌故乡亲人和老区人民,妙笔巧绘沂蒙风情,山区新貌,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情,选材立意蕴含着大义。在作者系列丛书中,每篇散文,故事细节、抒情状物、写人绘景都是不尽相同的,但都有一种聚元气、有骨气、扬正气的力量,紧贴地气,紧扣时代,直击读者的心灵,描景状物蕴含着大情。在大义大情中渐入佳境,引人入胜。作者在《土地》一篇可以看出,“村庄太大了,已经存在多少年,繁衍成长了多少代,生长着多少树木,多少庄稼,养过多少鸡,多少牲口,建起了多少间房子,村中有多少条小路,多少柴草垛……记不住,数不清。村庄又很小,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甚至在地图上连个点都没有,抬一抬腿就到村头了,却忽略了时光和梦境,省略了许多生死相依的人生章节与段落。”
笔者选取了《写的有情怀》这个题目,来拜读作者的文章,是因为笔者在想,思考是散文的灵魂,思想性是衡量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标准,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是散文写作者竭力追求的目标。这一点,作者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