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先生作品系列之《延安答卷——脱贫漫记》
作者:康有乐
《延安答卷——脱贫漫记》是厉彦林老师2020年8月创作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同年入选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这部巨著洋洋洒洒近二十万文字,从写延安的青山绿山开始,共分十八个专题,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解决人类贫困问题的成功奇迹———延安样本。
文章探索验证了若干路径和问题答案。
(一)摆脱贫困之路。回答了为什么扶的问题,是因为“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在上个世纪,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总书记教导我们说“无论我们走了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延安,不能只有革命的老区,更要有现代化的老区,才是真正的历尽苦难,初心不改,懂得共产党人的根和源。
(二)被穷“逼”出来的路。回答了扶持谁的问题,“宝塔山,照耀穷人翻身”;“穷人的队伍,领导穷人闹翻身”我们才挺直脊梁站起来,既然站起来了,就要发扬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向贫困宣战。“人类文明的河流,涤荡着寒冷与饥饿,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更是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目标。哪里有贫穷和落后,哪里就是共产党人奋斗的身影。
(三)20年的绿色脱贫之路。回答了怎么扶的问题,“千好万好盼着子孙好”,这是延安老区人的心声。作者开篇就写了建设绿色延安,只有“绿进”,才能“沙退”,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之路,才是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整部著作都生动的回答了生态建设、产业建设、乡村建设、全链建设等怎么扶的问题。
(四)一条拼出来的路。回答了谁来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始终把为天下劳苦大众摆脱贫困、谋求幸福作为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地消除贫困、奔赴小康”。所以说,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党来掌舵领航,精准制定扶贫方略,何惧狂风骇浪。“兄弟”携手,“四海”相结,共克时艰,握指成拳,凝聚迸发了磅礴力量,这是攻坚战的苦难、责任与心血的浓缩。地上有民心,天上有太阳,延安奋力向贫困宣战。
(五)一条闯出来的路。回答了扶什么的问题,“宝塔山的光芒,霞光万丈;延河的水啊,温暖四方”。我们登高望远,瞩望未来曙光,走出贫困的普通民众,说出了大家伙的心声,“新生活就得唱着过”。延安答卷的奥秘,就是自力更生,摆脱贫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历来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论干什么,实事求是,自食其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略最具有生命力。
(六)彻底斩“穷根”的搬迁路。回答了走着扶的问题,边走边扶,中国人不仅有愚公移山的凌云壮志,更有携家带口的万丈豪情。消除贫困,自古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和平年代,没有必要待在深山大川里,深山大川也应当还给大自然,是人类的大后方。人应当到更加宜居、宜产、宜业的地方去生产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物质和精神双重品质。“俺有了可靠进钱门路”,“这就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门路,精准妙棋一着,脱贫全盘皆活,斩断穷根,是最根本的路”。
(七)越走越宽的生态路 。回答了扶着走的问题,“扶上马,送一程”,扶贫脱贫,应当走的更加坚实,更加有力。“世间再添新颜色,这个颜色就是延安绿”。自古以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和“渔”如何兼而得之?这就是越走越宽的脱贫之路。青山绿山,脱贫攻坚的靠山,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两山论”在这里得到更好的耕耘和实践。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期盼;消灭贫困,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责任;旧貌换新颜,是建设绿色低碳新延安的最初愿景。瞩望“延安绿”,拔掉“穷根”,建成“绿延安”,延安答卷中最准确的延安样板。
(八)脱贫攻坚的中国道路。回答了扶起来的问题,“脱贫是世界的局,中国的坎,并且是我国必须要过去的坎,同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不懈奋斗的梦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新时代的大决战,是共产党人面临的又一场大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脱贫攻坚的中国成就,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造就了气壮山河的中国道路。
厉老师在遍查资料,实地走访,现场察看的基础上,给了读者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最善于在逆境和磨难中奋起,持续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伟业奇迹。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新时代奇迹。延安就是中国脱贫事业的一个缩影,它创造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脱贫鲜活可信的“延安样本”,也向历史、向时代、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优异答卷。正如作者精粹所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进幸福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阅读《延安答卷》,我们感觉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却又激情燃烧的年代——延安时期。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延安精神的一次深情致敬和深刻诠释。
首先,我被书中描绘的延安生活深深吸引。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在极度匮乏的环境中,延安的军民却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坚韧与乐观。他们住着简陋的窑洞,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力量,在艰苦中的坚韧,让我深感震撼。
其次,我被书中展现的延安精神所感动。延安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在延安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一个角色,无论身份高低,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士兵,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群众,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革命事业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艰苦中的坚守,就是延安精神的魅力所在,让我深感敬佩。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书中感人至深的的故事所打动。烈士们为了革命理想英勇献身,工人们在生产建设中默默耕耘,知识分子在文化战线上辛勤付出。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延安精神最生动的具体实践。比如,那些为了革命理想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信仰;那些在生产建设中默默奉献的工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延安的奇迹;还有那些在文化战线上辛勤耕耘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丰富了延安的文化生活。这些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从这个高度上来看,《延安答卷》不仅是一部历史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延安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前进的动力。在新时代,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所以说,《延安答卷》是一部触动人心的佳作,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延安时期的历史和人物,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延安精神的伟大和深远意义。我们始终坚信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阅读厉老师的《延安答卷》,是一次激情穿越,是一次亲切体验,劝君看尽延安卷,时代英雄是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