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厉彦林作品系列之《地气》
作者:康有乐
《地气》是一个专题,是厉彦林老师系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为“乡情如酒”“亲情暖心”“真情在胸”和“家国情深”四辑。这些作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记录人间变迁,反映发展成就,弘扬真善美,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作者以博大的胸襟、细腻的情怀,传达着对故土、对祖国的深深眷恋。用家国叙事的手法记录了自己的乡土情结,以蒙太奇式的呈现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家国情梦。读厉彦林的作品,从来不是孤立的看,就像在一片花海当中,偶尔采撷一朵,闻香以识人,获取动力和源泉。厉老师的作品是多次入选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材和中高考命题作文的,还有部分省市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也选择了厉老师的文章。这足以说明,厉老师一系列的作品在教育界、文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份量和影响力。或者说,正是作品接了地气,得了实果,才有了人心,有了力量。
《地气》这个专题,凝聚了厉老师一系列的代表作,近距离的反映了务实端正的群众语言和群众作风。我们单纯的分析“气”这个文字,从某种方面来论证,“气”也是一种客观实在,应当是不依赖于物质,也不依存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天地万物,都包裹在气当中。气,是全球全世界的厚厚的保护层,是生命赖以存在基础。万物皆有灵,在优秀作家的眼里,看起来挥洒自如的一笔,就是一篇精彩华章。就好像万事万物,都可以在作家的笔下,灵动活泼起来,成为让人称颂的文章。其实不然,厉老师是个惜字如金的作家,每一个文字当中,没有足够的气,厉老师是不会用的。比如:在本书“乡情如酒”“亲情暖心”“真情在胸”和“家国情深”四辑中,《地气重凝》是作者面对读者诉说忧乐、倾吐心声、感叹人生的最真诚最真挚的艺术。就像“地气”本身一样,它来自大地深处,带着天地正气,是生命的底色,也饱含着原始的动能,所以呈现着一种贯通天地的力之美。
我们综合的分析“气”,用“大象无形”这个词来概括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大象无形”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其字面意思是“宏大的气势景象往往没有一定之形”,强调的是一种自然、不刻意的主张和兼容百态的境界。这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可以理解为:越是有意化无意,不要过分地主张,要兼容百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气质,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张扬。这种境界在形容人时,表示一个人虽然具有宏大的能力或者成就,但却不显露刻意,能够兼容并蓄各种情况,表现出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现代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分析,人类的每一种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可能会有上千种心理变化,这就需要综合的,多维度的来认识。
《地气》这部散文集中,透过个体生命对故土的乡愁,呈现出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更深层次的持久探寻,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鲜明主题。我们都会感觉到,厉老师抒情状物、写人绘景都是不尽相同的,但都有一种聚元气、有骨气、扬正气的力量,紧贴地气,紧扣时代,直击读者的心灵。
《地气》,尤其是接地气,是一个新生代的词语。这些文字朴实无华,甚至有点直白,却包含了巨大的情感思想含量。厉彦林对故乡、村庄、土地、人民有着深刻的思考,他的语言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的思考。我们在二维世界里分析,他是客观实在。多个维度的来分析,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物质和意识的综合,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综合,相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实践,是务实端正的思想和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积极的倡导接地气的工作作风,根植于人民,不堂而皇之,和群众一道,甩开膀子加油干,让自己的周边都布满群众的气场,成为照亮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长明灯,流淌着我们为民服务的长流水,这才是我们最佳的保护层。